俄乌战争第六周
俄罗斯对乌克兰的侵略战争,目的是把作为德、法等帝国主义国家附属国的乌克兰的全部或局部重新纳入俄罗斯帝国主义的控制下,乃至于进一步变成殖民地。
当代张敬轩 | 2022.04.10
本周初期,俄军努力完成了从基辅接近地上的撤军,进而也从整个切尔尼戈夫和苏梅州撤出了军队。这意味着俄军全面进攻的彻底失败,以基辅为首都的乌克兰民族国家免于沦为俄帝的殖民地,在战略上当然是乌克兰军民的一个胜利。
对于乌克兰当局及其背后的西方帝国主义势力,“第聂伯河上的奇迹”在宣传上更是一次重大的胜利,促使北约放心地加大了对乌克兰的援助。但是,仅从战役和战术来看,俄军的撤退都不算是非常失败,反而应该说是相对成功的。这就导致了双方在本周后期进入了战略调整和重新部署武装力量的阶段。
一、战局进展
1、基辅方向
俄军本周在基辅方向(也包括切尔尼戈夫、苏梅)上完成了战略撤退。
在第聂伯河以西,3月31日,俄军V集群(东部军区前指,负责指挥驻白俄罗斯俄军)主力越过捷捷列夫河以北。4月1日,乌军占领了俄军撤退路线上的交通枢纽伊万基夫,残存的俄军后卫被迫通过一座浮桥撤退,然而浮桥不久也被乌军占领。尚未渡过捷捷列夫河的俄军被迫分散突围,丢弃包括防弹衣在内的全部轻重装备,泅渡过河逃生;其未逃生者,则在后续数日中遭到乌军俘虏,有一部分被乌军杀俘。尽管丢弃了大量装备,但俄军V集群主力得以突围到捷捷列夫河以北,最终在4月2日全部撤回到白俄罗斯境内。乌军同日抵达战前国界线。
在第聂伯河以东,3月31日,俄军O集群穿插到基辅州的部队主力撤回苏梅以北。至4月2日,俄军后卫也突围逃窜到苏梅州北部集结,乌军宣布收复基辅州的全部失地。随后,俄军O集群继续撤退,放弃了其在切尔尼戈夫和苏梅州的全部占领区,长期被包围和半包围的切尔尼戈夫、苏梅、科诺托普等城陆续解围。4月4日,乌军抵达战前国界线,几乎全部收复在切尔尼戈夫和苏梅州的失地(当地政府4月6日、乌克兰总参谋部4月8日宣布完全收复这些州份的失地)。
至4月4日,俄军V集群和O集群(合计5个集团军)已全部离开乌克兰,退回白俄罗斯和俄罗斯境内,“大规模减少军事行动”已经宣告完成。在撤退过程中,乌军畏于俄空天军的活跃,可能也是出于对自己大规模野战能力缺乏信心,并未派遣大部队围歼俄军后卫部队(更别说主力),而是采取主力欢送、远程火力(包括炮兵、无人机)追打、连排级分队层层截击的办法,消耗俄军力量。俄军主力乃至后卫部队得以顺利突围,甚至还带走了一部分从乌克兰乡间掠夺的财物(从手机、手表到洗衣机不等)。某些军迷口中的“基辅饺子”并未出现。然而,俄军装备损失较大,普遍损失三分之一以上,后卫部队比例更高;成功撤退的装备,也普遍需要修理。
俄军V集群、O集群成功撤退,保存了有生力量。但是,撤退也导致装备大量损失、士气普遍低落、建制陷入混乱(特别是分散突围的部分后卫部队)等问题。撤出乌克兰的俄军并不能够快速地重新部署到哈尔科夫、赫尔松或顿巴斯方向去,这从俄军V集群中精锐的空降部队从乌克兰撤回后返回常驻地休整就可以看出。
2、西南方向和哈尔科夫战场
乌军本周在这两个战场继续反击,然而俄军收缩兵力并且得到预备队增援后,逐步稳住了阵脚。
西南方向,乌军南方战役军团(南方战役司令部)集中至少4个旅兵力,从赫尔松、克里沃罗格两个方向继续发动反击,有迂回包抄赫尔松守军的意图。虽夺取了几个居民点,但进展不大。俄军目前基本上退回赫尔松州境内防御,在尼古拉耶夫州内仅占有1个村;乌军两周来夺回赫尔松州境内的几个村,但也没有决定性突破。
哈尔科夫战场,乌军认为俄军下一步可能在该战场投放兵力,因此通过内线优势从基辅、苏梅等地调动了被解放出来的守城兵力加强此战场。在此战场,乌军东方战役军团(东方战役司令部)一方面继续北上反击俄军第1近卫坦克集团军,把俄军继续驱离哈尔科夫;一方面则派遣生力军东进巴拉克列亚,打击俄军伊久姆穿插兵团后方,以图围魏救赵。目前,两方面均在激战中。
3、顿巴斯方向(马里乌波尔、伊久姆、北顿涅茨克)
马里乌波尔本周继续激战。俄军在马里乌波尔新投入了一个摩步旅,但进展依然迟缓。4月4日,顿涅茨克傀儡军宣称基本控制市中心,从而分割了乌克兰守军。然而,乌克兰守军依然顽抗,并还能不时发动反击夺回一些街区。总体来看,俄军在下周恐怕还是不能把守军清剿干净。尤其是,担当步兵战斗力量主力的顿涅茨克傀儡军在前线损失惨重:顿军承认,该军至3月31日已有737人阵亡、3559人受伤,加上被俘,损失已超过4500人;随后又承认,该军从1月1日到4月7日已有992人阵亡、4315人受伤、321人失踪、94人被俘,合计损失5722人(其中不可恢复损失1407人)。可以说,顿军全军开战前战斗力量已损失接近40%、不可恢复损失接近10%;而且,第六周一周内就阵亡了255人,另有756人负伤。先前,顿、卢二傀已经宣布总动员、大肆抓壮丁,但壮丁勉强上前线只能更快沦为“耗材”。
尽管有所谓俄军在库尔斯克大量集结、规模超过战争爆发前夕之类的传说,然而实际上本周顿巴斯方向的其他战场依然是战局沉闷。俄军第20集团军的穿插部队(至少1师2旅番号,万人以上规模)在清剿伊久姆南岸城区、巩固北顿涅茨河南岸桥头堡后,由于哈尔科夫战场乌军对其侧后方的牵制性进攻等因素,未能继续南下进攻斯拉维扬斯克,而是在卡缅卡地区同乌军3个旅的部队陷入对峙。正面进攻北顿涅茨克—利西昌斯克突出部的俄第6集团军和卢甘斯克傀儡军,也在鲁比日内一带陷入僵持,未能完成清剿,更谈不上对突出部的核心阵地发动进攻。可见,在得到大量生力军增援前,俄军无法有更多的进展。
4、俄空天军继续活跃
本周,俄空天军继续活跃。一部分力量继续执行遮断等对地支援任务,一部分力量继续展开战略轰炸以打击乌克兰的战争潜力。俄空天军陆续摧毁了乌克兰的炼油厂和几个油库,对作为顿巴斯乌军主要后勤线的铁路和公路也进行了重点打击,但也有苏-35等战机损失。
5、俄乌之间舆论战
俄乌之间的舆论战,呈现愈演愈烈之势。乌方收复基辅州的伊尔平、布恰等城镇后,报道当地发现大量的平民死亡的消息。乌方为首的国际舆论因此指责俄军在撤退前,对这些城镇的平民展开了大屠杀;其中最知名的就是布恰事件,据称已发现400多名平民遇害。俄方则反击称这是乌方自导自演的谋略。双方就此展开了舆论攻防,但明显是俄帝在此事中处于舆论下风。
俄方也试图在乌军虐俘、杀俘,以及生物实验室、鲁比日内化学武器事件(实为交战双方中某一方击中该镇化学药剂储存设施)等问题上展开舆论反击,但终究被得到美国等西方各帝国主义列强支持的乌方在舆论上压倒。
乌方利用舆论战的优势,强化了自己的道义优势,并且日益强硬起来。支持乌克兰当局的西方各帝国主义列强也在内部统一了思想,并趁此发力,一方面把俄帝从联合国人权理事会驱逐,另一方面借此克服阻力对俄帝施加新一轮的制裁、对乌克兰提供新一轮的军事援助。4月1日开始,德国、捷克、波兰、斯洛伐克等国继英国之后,陆续向乌克兰提供重型装备,主要是苏东集团冷战末期遗留在东欧的大量武器装备,如T-72M1和BMP-1等相对老旧的装备;乌克兰目前从德国和捷克获得的T-72M1和BMP-1已经足够武装乌军的2个机械化旅。4月6日,美国参议院也通过了《新租借法案》,对乌克兰提供更多军事援助。
二、战争现状
1、俄罗斯方面
俄帝在从基辅接近地上撤出V集群和O集群的主力部队后,确实解放出大批部队。然而,这些部队装备损失大、士气低落、建制不全,急需休整一个时期并整补兵力,且难以快速部署到其他地区。因此,目前这些兵力尚无法得到有效的运用。据称,俄军虽依然未进行总动员,但还是从全国各地征集了6万名退伍军人作为新的合同兵,准备补充入侵乌军队。这些新的合同制军人大多数来自经济落后、青年人缺乏出路的远东、西伯利亚、北高加索、伏尔加河流域等地,且相当多数是穆斯林民族等少数民族。侵乌俄军从民族成分上说可谓是提前鞑靼化了。不过,这些重返军队的新合同兵在投入侵乌战争前需要一段时间的适应性训练。
目前,俄军优先展开的兵力重新部署,是把哈尔科夫、苏梅等地的兵力调往顿巴斯北翼即卢甘斯克战场,试图发展伊久姆方向的攻势,向巴尔文科沃、斯拉维扬斯克方向进击,合围北顿涅茨克-利西昌斯克突出部。同时,在马里乌波尔进一步投入生力军,争取早日攻陷该城。而后(可能是在翻浆期结束以后的夏季),在南北两线进一步加强休整完毕的俄军V集群、O集群主力部队,压制住哈尔科夫地域的乌军东方战役军团,同时实现乌军顿巴斯战役军团(“联合部队”战役司令部)的合围歼灭。然而,这一重点进攻的企图目前也面临着众多的困难:马里乌波尔久攻不克,北线遭到乌军侧后方反击的牵制,翻浆季带来的后勤压力,以及乌军长期经略的坚固驻垒地域,等等。
在这种情况下,俄帝内部的主战、主和派矛盾日益凸显。佩斯科夫、拉夫罗夫等人一再呼吁早日和谈停火,并谴责乌方态度日趋强硬;佩斯科夫甚至口不择言,在接受英国电视台采访时宣称俄军伤亡惨重、是悲剧,但依然从切尔尼戈夫等方向上撤军,是出于和谈的良好云云。然而,另一方面,俄新社依然在4月3日刊登了奇文《俄罗斯应该对乌克兰做什么?》,宣称要殖民乌克兰(至少是其局部领土)25年以上、彻底摧毁乌克兰的民族认同;前皇俄军阀斯特列科夫要大声疾呼,要与乌克兰当局及其背后的西方帝国主义展开总体战,打到全面占领乌克兰为止。当然,目前普京仍握有最终决定权,但随着战事的发展,至少有一派的声音会彻底压倒另一派。总的来看,俄方对于长期战争还是不得不作出一些准备:4月7日,国家杜马通过了一些相关法案,但没有通过激进经济总动员法案。
2、乌克兰方面
随着尼古拉耶夫、哈尔科夫、基辅、切尔尼戈夫、苏梅等城相继解围,乌军在顿巴斯方向以外的其他战场转入了反攻,泽连斯基政权在国内外的威望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峰。随之而来的,又是西方列强更多的援助。乌克兰当局对战争的态度也因此日趋强硬。布恰事件曝光后,泽连斯基一改战争早期对和谈的迫切希望,除继续呼吁西方援助外,宣称“有关去军事化、“去纳粹化”(俄帝已将之等同于殖民化)的条款,乌克兰连谈都不会去谈”,宣布不再急于同普京会谈,又重新谈及加入北约。乌克兰当局并且坚持在俄罗斯撤军后,再举行全面公决批准和平协议。俄外长拉夫罗夫还宣称,乌克兰在安全保障要求方面也趋于强硬化,不再把顿巴斯和克里木排除在安全保障条款之外,导致双方的谈判无法继续。
看来,军事胜利和外援抵达给了乌克兰当局更多信心,大有“敌未退出国境前不言和”之势。然而,乌军目前虽然经过第三批次动员已接近60万人,但大部分依然是轻步兵,严重缺乏重装备,野战能力较为缺乏。为准备顿巴斯方向的战略决战,乌克兰当局继续向西方寻求军事援助。同时,乌军利用铁路公路网内线优势的地位,更快速地向顿巴斯方向投送兵力,以准备未来的决战。
3、其他动态
美帝为首的西方各帝国主义列强,虽在此前的天然气支付危机中出现内部分裂,但在布恰事件后又得以相对统一了内部思想,开始对俄展开新一轮的制裁、对乌克兰提供新一轮的援助。目前,乌克兰已经获得了数百亿美元的援助额度,而乌克兰一个月的战费约为100亿美元;当然,这些援助在未来不会是毫无代价的。
俄乌战争引发的制裁则进一步冲击了世界经济,导致部分国家的经济从疫情萧条陷入彻底崩溃。目前,斯里兰卡的经济已陷入崩溃,黎巴嫩的财政和央行都宣布破产,埃及等国陷入了饥荒的威胁。中东、北非各国大为恐慌,积极寻求俄乌和平,但它们对俄乌局势的影响力可谓十分有限了,恐怕只能自求多福。
三、战争趋势
俄军从基辅接近地上的撤退,提升了乌克兰当局的威信,导致后者的态度趋于强硬,谈判也变得困难起来。现在,双方都把注意力集中到了顿巴斯。未来,在顿巴斯可能会发生战略决战,决定这场战争的最终结局。但是,目前双方都还在为此积极准备之中。